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两天一对插队的祖孙被全网爆锤了。
当然,“全网爆锤”是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您也没有必要用“我就没锤她们”来反驳我,其实我也没锤。
事情是这样的,一对女性的祖孙(外婆和成年外孙女)去一个景区排队的时候排错了队伍,去了年卡通道,临到头了发现进不去,她们并没有选择去重新排队,就非常丝滑地“平移”到次票的队伍里。结果次票队伍里规规矩矩排队的观众不乐意了,伸手拉了外孙女的背包带,让她们去排队。
这对祖孙随即情绪大爆发,开始冲着拉她背包带的人疯狂叫嚷,其中不乏后来被大肆传播的“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等话语。
后来,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这对祖孙顺利入场,但是她们疯狂叫嚷的视频却被网上大肆传播,我今天看见网上甚至已经有了她们两人非常具有辨识度的漫画车贴,旁边配着文字:我就要插队。
02
插队肯定是错误的,包括这对祖孙的理由“不是没排队,是排错队伍了,平移过来”的说法,其实也站不住脚。
排错了队伍,里面也有一个“错”字,错了就认,按规矩就去另一个队伍重新排。这就好比去医院排队,你看眼科的去耳科排了半天,临到头发现排错了,你转身就插到眼科最前面的位置去,这当然就是对认真排队的其他候诊者不公平。
道理很简单,你不能把自己犯错的成本,强加给没有犯错的人。
但我同时也认为,她们虽然错了,但是她们的错误不值得被全网爆锤。
虽然我知道网民的情绪无法遏止,大家也控制不了事态发展的走向和程度,但是我依然认为,她们的错误不值得这样的惩罚。
我不知道这对祖孙是如何看待这种网络传播的,但是在我看来,这的确是属于非常严重的惩罚了。
03
这件事情能够闹到这种地步,大家的情绪核心其实并不是要“证明插队是错的”或者“平移是错的”,而是因为太多的人对于被插队的无奈有非常强烈的感同身受。
也就是说,很多人在传播的时候,跟被插队的人共情了。
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也遇见过很多次被人插队的时候那种憋屈、愤怒、无奈,尤其是当插队者用一种非常蛮横的方式来应对别人指责的时候,评判标准已经从“谁的行为正确”变成了“谁的脸皮厚”,这种憋屈、愤怒、无奈的感觉会被放大很多倍。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拉不下脸跟蛮横的人对骂”“时间成本和情绪成本不值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理由而放弃跟插队者产生正面冲突,但是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憋着气的。
“今天可算是找到出气的地方了。”我相信,很多人在转发这个视频和这一组表情照片的时候,心里都是这样的想法。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家的枪一直都架着,瞄准镜也一直开着,这对祖孙正好在“合适”的时候露头了而已。
04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并不是不能接受插队,我们不能接受的是,你插队的态度不好,你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上看过那个视频,在一条缓缓行驶的道路上,右边有一辆车要向左并道,司机打开车窗,从窗户里伸出一个很可爱的卡通牌子,上面印着“大哥请让我变个道”,然后后车非常开心地踩了一脚刹车让他并过来了。
视频下面的回复几乎都是这样的态度:“太讲究了,换我我也要让他。”
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导向:你插队,本质上是损害我的利益,我完全有不同意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能好好说话,你把姿态放低一点,不要做得那么理所当然,其实很大一部分人群都能接受。
但是有些人偏偏就是假装不明白这个道理,把插队当成自己的权利,把让他当成别人的义务。
别人不乐意了,他还装作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你说你不挨骂谁挨骂呢?
05
这事儿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很少有负责裁判的第三方能够非常公正地站出来让做错的人付出代价,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息事宁人”,简称“和稀泥”。
就像我们看见的这个景区视频里一样,插队的祖孙终究还是顺利地抢在别人之前进入了景区,至少在当时来看,她们的目的达到了,并且还成功地骂了别人一顿,算是获得了丰收。
这类结果一多,就会产生一个很明确的导向:插队虽然不对,但是能获利,而且你拿他没办法。
记得以前我们看过一个“大快人心”的新闻吗?一个插队者在众人的指责声中气定神闲地走到了售票窗口,但是售票员告诉他:“你插队了,不卖给你。”
不管他怎么撒泼,不管他怎么认怂,就是不卖给他,因为他侵害了别人的利益。
不让插队者享受到“胜利果实”,这才是最应该出现的结果和导向。
06
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今后插队者依然能够顺顺利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今后插队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态度就会越来越飞扬跋扈。
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插队者被全网爆锤——但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一方面,几天之后这件事就会被另一个热点覆盖;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在乎这种事情。
到最后,插队产生争执这种本该有裁判介入的事情,终究会变成没有权力的普通人之间的私人矛盾。
到时候,又会有人出来讨论:这么一点破事,值不值得全网讨论。
其实,大家讨论的不是这种行为的对错,这种危害的大小,而是在个人无法解决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人来管。
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处理方式来管。
标签: